English

历险巴士拉

1999-04-30 来源:光明日报 郭晓勇 我有话说

1991年3月5日,科威特解放后的第六天。

前一天,我们听到传闻,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已深入伊拉克南部境内30多公里,逼近伊第二大城市巴士拉。另有消息说,巴士拉市民起来造反,同忠于萨达姆总统的共和国卫队发生冲突,打死了市长和萨达姆的一个儿子,巴士拉已失去控制。此地的30多名西方记者已前去采访。

我和朱界飞在两位科威特朋友的陪同下,也驱车去探巴士拉。

穿过浓烟遮天的鲁迈拉油田,我们到达科伊边界海关。眼下,这里除了被毁的几座建筑和车辆外,没有任何人把守。油门一踩,顺利地进入伊拉克境内,路旁竖立的大牌子上,蓝底白字赫然标着:“巴士拉———60公里,巴格达———600公里”。看来我们已踏上伊拉克国土,并且居然没费任何手续。

从海关到伊拉克境内的萨夫瓦地区一线,公路两侧驻扎的还是多国部队,一片片望不到尽头的营地。进入伊境内10公里左右的路程,没有碰上一个路卡。汽车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缓缓向前。除了一道道用沙袋垒成的工事,就是风声、雨声。

两个黑影出现在眼前,车速放慢、再放慢、停车。大雨中,一名美国士兵拉开我们的车门。小朱用英语说明来意,他看了我们的证件后,叽哩哇啦地说了几句,然后大手一挥,让我们从旁边一土路上绕行。

前方仍没有车辆,也不见一个人影。我对小朱说,看来巴士拉真的被多国部队控制了。眼看着巴士拉市轮廓由暗渐明,我们正盘算着如何在巴士拉过夜呢,突然,50米外出现一道岗哨,两名军人持枪立在公路中央。

车停,门开。眨眼间,前排的两位科威特朋友被拽出车外。枪口下,两青年在雨中接受审问。见到这阵势,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,要知道,只要扳机一扣,他俩可就没命了。这时,两名军人头探进车门,一个端枪对着我们,另一个用阿拉伯语问我们是干什么的。凭我多年同阿拉伯人打交道的经验,听得出海湾地区的口音。再抬头看他们的帽徽,哦,是伊拉克兵!

我赶忙解释,我们是中国记者,那两人是我们雇用的司机和陪同,一切由我们负责,与他们无关。从另一个车门又上来两个士兵,伸着手喊:“赛加拉!赛加拉!”“他们要香烟,快给他们。”小朱立即从采访包里掏出仅有的7包烟,全部分给了他们。我以为给了香烟就没事了,没想到他们又动手搜包,问我们拍照、摄像了没有。一个士兵要拿走小朱的相机,他按住不松手,并用刚学会的几个阿语单词大声说:“不!”“中国记者!”“中国……伊拉克……朋友!”这几个词还真灵,抓着相机的手松开了。我也连忙解释,雨这么大,天这么黑,我们一张也没拍。一名军官模样的人走近我们:“这里是军事禁区,谁允许你们进来的?”我说:“边界无任何人把守,我们不知道这里是禁区,于是就进来了。”我又说了几句中国和伊拉克友好的话,军官听了我的话沉思片刻,仍然严肃地说:“看在你们是中国记者的面上,放你们回去,要不,也一样蒙上眼睛,捆住双手将你们带走。”。他怕我听不明白,边说边打手势。我点点头,表示理解。

在伊拉克士兵的枪口下,两位科威特朋友吓得脸色发白,浑身发抖。雨水、汗水一起从头上流下。

又说了一通好话,那位军官才同意两位科威特朋友跟我们一起走。远处,又有两名军官朝我们这边走来,不能再拖了,以免节外生枝。于是,我招呼两位呆若木鸡的朋友赶快上车,调转车头,加大油门原路返回。

晚上8点钟,我们饥肠辘辘地回到旅店。从报纸上我们才知道,那30多名去巴士拉采访的西方记者失踪了。两个星期后,被伊拉克方面扣押的这批记者被驱逐到了约旦。这是后话。在新闻大厅走廊上,我们这两个蓬头垢面、满身泥水的中国记者成了采访对象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